(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年04月28日)
最近各地正在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。在已公布的數據中,山東經濟總量第一次成功跨上2萬億的臺階,增速超過廣東,總量超過浙江。
記者在調研中發現,“新舊動能轉換”是山東這幾年經濟發展的關鍵詞。作為工業大省,山東的傳統產業在發生怎樣的變化?今天的《一線調研看開局》,我們跟隨記者去全球最大的鋁產業基地山東鄒平看一看。
這是一塊大理石嗎?敲敲看,發出的是當當的金屬聲,這是一塊鋁產品。再來看看這個漂在水上的又是什么呢?
山東宏鈞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陽: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一款材料,叫作高性能泡沫鋁異型構件,密度是不到水的一半,強度是碳鋼的5倍。
不只是這些新型鋁材,走進鄒平的“中國鋁谷”,記者看到,以鋁代木的櫥柜家具、航空航天的高端零部件、比傳統鋼結構車輕30%左右的全鋁車身……在這里,鋁實現了“七十二變”,其中不少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“輕”。
在這家龍頭企業,一批輕量化汽車訂單正在加緊生產。
魏橋輕量化基地宏奧全鋁車身生產車間主任 高儀康:我們公司的產能目前是兩萬輛每年,相比去年同期來說產能增加了1倍。
輕量化有什么好處?汽車重量每減少10%,燃油能耗能降低6%~8%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3%。而且鋁的密度只有鋼的三分之一,容易加工成型、防撞性強。以鋁代鋼,不僅能大幅提升汽車性能,還有助于提升電動車的續航能力。
魏橋輕量化基地宏奧全鋁車身生產車間主任 高儀康:這種全鋁車身和全鋁車廂分別減重40%和55%以上,實現了我們更輕的自重、更大的載重。
轉型升級 向高端鋁制品進軍
從“重”變“輕”,并非一朝一夕。這幾年,鄒平的傳統鋁產業一直在謀求轉型升級,瞄準的就是一個“輕”字。
鄒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劉海源:鄒平鋁產業,整個產業一直在中低端徘徊,輕量化是我們延伸產業鏈向高端進軍,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必然需求,也是必然的要求。
以輕量化為突破口,鄒平鋁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,產業鏈也越來越完善。
魏橋輕量化基地宏奧全鋁車身生產車間主任 高儀康:我們已經打造出了從鋁水到零部件研發,到制造,然后整車組裝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,我們的能耗和碳排放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,但是規劃產值卻是之前的10倍。
四年時間,鄒平的高端鋁制品占比增長了一倍多,從2019年的24.7%提升到了50.1%,直接提高了企業效益,促進產業良性循環。
鄒平鋁業的“綠色”升級
記者在調研中還發現,鄒平的鋁產業不僅越來越“輕”,還越來越“綠色”。
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:這里是山東的一家鋁合金加工企業,我身后的廠房正在進行最后的土建施工。幾個月后,一批特殊的設備將在這里安裝投產,生產的是高品質再生鋁合金材料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李明壯:總項目是規劃建設四條再生鋁生產線,今年預計9月份左右建成第一條,最終應該是在2024年12月之前全部建成投產。
在鄒平,涉鋁企業有110家,營收過10億元的就有16家,鄒平也依靠鋁產業,坐穩了山東經濟強縣的交椅。然而,由于鋁產業耗能高,用煤多,一度造成巨大的環保壓力。這也導致電解鋁產能迅速下降,轉型和調整迫在眉睫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李明壯:當時我們公司就無法滿負荷達產,導致將近三分之一的設備以及部分員工出現了閑置狀態,一些訂單無法按時交付給下游客戶,所以當時壓力真是特別大。
從“鋁”到“再生鋁”的蝶變
鋁產業要發展,必須走綠色、低碳、可持續發展之路,就在2018年,山東成為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,而這一年,也成了鄒平發展的轉折點。
2018年,鄒平鋁業以再生鋁為突破口,制造業向綠色轉型,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李明壯:再生鋁就可以利用原鋁水的余熱對它進行熔化,可以節能90%以上,產品質量同原鋁相比幾乎沒有區別。
再生鋁是把由廢鋁和廢鋁合金材料或含鋁的廢料,經重新熔化提煉而得到的鋁合金或鋁金屬,價格便宜還綠色低碳,可對企業來說,轉向并不容易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高益:要用再生鋁,設備就要升級,原來的設備也用不了,投資新購入設備,一臺設備就要六千萬元,成本太高了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再生鋁項目車間主任 張曉:同行跟我們的下游客戶對我們的產品質量跟性能提出了質疑,我們心里也沒有底。
盡管出現了很多不同聲音,但企業還是頂著壓力開始了第一次再生鋁試水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高益:當時投資是兩個億,我們對全部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。改造第一年產值已經達到40億元,為企業整體布局、未來的發展注入了信心。
鋁產業轉型背后的“減稅清單”
傳統鋁業轉身的背后,是以科技投入為主的創新驅動。同樣,政策支持也不可少。記者在調研中就發現了這樣一張減稅清單。
在企業的這張減稅清單上,記者看到,2022年,享受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1.46億元;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金4483萬元;認定高新技術企業,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,減免稅金3762萬元;符合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,享受退稅225萬元。記者算了算,總共有2.3億元之多。
財政部山東監管局局長 王新祥:通過實施留抵退稅政策,明顯地緩解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,助力企業增產擴能和研發升級。
對企業來說,光稅費優惠就超過2億元,那企業投入能有多少?在采訪中記者發現,這可真不是一筆小數目。
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李明壯:去年我們整個集團研發投入約3億元,可以說是歷史最高點。
魏橋輕量化基地宏奧全鋁車身生產車間主任 高儀康:我們每年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4%左右,研發這一塊投入也是非常大的。
去年,鄒平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4.69%,高于全國2.25個百分點。在研發上,企業舍得花錢,政策也來助力。今年國家政策明確,從1月1日起,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%提高至100%,并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。
國家稅務總局鄒平市稅務局局長 孫樹峰:制度性安排就是讓企業有一個穩定的預期,這樣它搞研發的時候,可以放心大膽,沒有什么顧慮。今年以來,截至目前有17戶企業享受政策優惠超過2000萬元。
不僅是稅費優惠,為了支持產業發展、吸引人才,鄒平出臺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、10億元人才創業基金。同時,支持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,支持企業向“專精特新”方向發展。目前,鄒平涉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家,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60家。
山東省財政廳廳長 李峰:2023年山東省本級安排科技創新專項資金145.2億元,支持重大科技創新、關鍵技術攻關。聚焦產業轉型升級,創新落實“技改專項貸”、高水平技術改造等財政激勵政策,推動工業經濟加力提速,支持“萬項技改、萬企轉型”,加快塑造山東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